胸外科顺利为双肺多原发肺癌患者实行了精准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术后该患者恢复良好,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据悉,该患者两肺共有十余处不同密度、大小的结节。其中大小超过1cm的高危病灶就多达三处,较大的肿瘤已接近3cm,且分布在两侧肺部的不同肺叶。
患者双肺多个原发高位结节,术前评估均考虑恶性病变,其中右下肺靠近肺门部主病灶,考虑为浸润性肺癌,右上肺及左下肺病灶考虑微浸润或原位腺癌,其余微小病灶考虑原位癌或良性病变。
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胸外科团队联合影像科、呼吸科、肿瘤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了MDT讨论。在遵循最大程度切除病灶和最小程度损失肺功能的原则下,手术团队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即一期行“胸腔镜下右下肺叶切除术+右上肺叶楔形切除术+纵膈淋巴结清扫术”,二期(六个月后)行“胸腔镜下左下肺结节楔形切除+其余肺结节(随访)微波消融术”。
胸外科卞春安主任医师采用CT解剖定位方法,术中精准切除了右上肺高危病灶及右下肺主病灶。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右下肺病灶为浸润性腺癌,右上肺结节为微浸润性腺癌,与术前MDT团队判断一致。
据悉,术后该患者恢复良好,肺功能得到有效保护,为半年后剩余肺结节的综合治疗争取了更多余地。
专家解读
多原发肺癌是指在同一患者的肺内同时或者先后发现有2个或2个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胸部薄层CT技术的发展以及群众体检意识的普及,多原发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由于肺组织的不可再生性,目前对于多原发灶肺癌的处理共识是尽可能完整有效地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保留健康肺组织,做到这一点需要分别评估每个结节病灶的性质特点,采用包括外科手术、介入消融及术后靶向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手段,制定一体化的治疗方案。
卞春安主任提醒:“肺癌的早期症状隐匿,4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低剂量CT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是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